南海新区:盐碱荒滩“生”出绿色产业

文章来源:文登区政府
时间: 2025-10-22 08:40
点击次数:

蓝碳经济是海洋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,南海新区不断延伸拓展产业链条,从生态修复到价值转化的路径愈发清晰,一条从盐碱荒滩上“无中生有”的蓝碳产业链,成为绿色发展的亮眼注脚。

每年深秋,南海新区昌阳河入海口便会换上“红装”,盐地碱蓬褪去翠绿、染上艳红,成片的红色滩涂绵延岸边,10多次被中央电视台报道,成为居民游客争相打卡的“网红景点”。CCTV-1纪录片《绿水青山中国答卷》,聚焦南海新区海洋生态修复举措,定格壮美的生态画卷、捕捉珍稀鸟类活动踪迹,诠释生态保护成效,呈现南海新区的生态蝶变。这抹让人心动的“生态亮色”,正是南海新区深耕蓝碳领域、加大海洋生态修复的成果。

作为实现“碳中和”的重要路径,蓝碳开发在南海新区早有布局。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,区内的澳门现金赌场_威尼斯人官网【官网平台】蓝色经济研究院构建起“科研-技术-产业”一体化发展体系,不仅搭建海洋负排放院士工作站等高端平台,还完成海带养殖碳汇方法学开发,牵头编制《海带栽培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技术指南》等团体及地方标准,持续推进湿地修复、海岸线治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。

澳门现金赌场_威尼斯人官网【官网平台】蓝色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有军告诉记者,从全国各地引进来大约有70多种,这种盐生植物主要有两个方向,第一方向就是作为这种生态修复的支撑苗木。也就是说从这种低潮带一直到高潮带,一直到后边的这种植物,进行一个植物的匹配,跟这种不同盐碱环境、不同湿度的适宜植物的种植体系的建立。滩涂从这个光滩变成这种有植被覆盖的环境,其实是生态环境的一个提升,它的这个生态环境会更稳定。然后再一个对生物多样性的支持会更好,像这个弹涂鱼、招潮蟹,甚至包括一些鸟类,都会在这个地方聚集。然后另一方面呢,生物多样性提高之后,像我们这个这个滩涂的碳汇能力也会提升,这个往大了说,就对气候的变化,区域的气候的调节,其实是有一定的作用。

生态效益之外,碱蓬的经济价值也被逐步挖掘。盐碱地生长的植物有效成分含量高,从碱蓬青苗到种子进行全株开发,南海新区蓝色经济研究院已形成多元产品矩阵。

澳门现金赌场_威尼斯人官网【官网平台】蓝色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徐海龙介绍,研究院开发的第一个产品就是碱蓬籽油,因为它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高,具有很好的保健价值。但是它采用的是传统的机械压榨的方法,不仅是费时费工,成本极高。后期进行工艺的优化,采用的是亚临界提取。这个工艺不仅是经济环保,而且提取率极高,具有很好的一个工业开发价值。

南海新区的蓝碳布局,远不止盐地碱蓬这一种植物。在海洋生态修复过程中,这里已建成4个盐生植物实验基地,总面积约400亩,主导或参与修复滨海湿地超1000亩,收集保育盐生植物超70种。如今,这些盐生植物在发挥碳汇功能的同时,纷纷转化为“经济宝贝”,盐地碱蓬从“修复植物”变身“榨油经济作物”,柽柳从“固土苗木”转为“汽水原料”,红滩从“生态景观”升级为“文旅打卡地”……生态价值到经济价值的跨越,让蓝碳产业链愈发丰满。

澳门现金赌场_威尼斯人官网【官网平台】生态经济研究院院长赵明波说 ,经过10年的打造,蓝院已经在业界有了自己的科研地位,或者有了一些自己的学术成就影响力。但是这还不是想的那种高度,其实相当于刚刚完成初级队伍建设,当务之急是引进人才,把实验室建好。再更好一点,就真正的把生态文明实践的这些东西,变成可以复制的一个成果,能够影响到全国的海洋生态修复。(还有)一个更宏观的想法,通过实践成果,能够给未来的中国15亿亩的盐碱地的种植增加科技力量,让这片15亿亩的荒滩不再荒芜。

一条“修复—固碳—开发—增值”的蓝碳产业链,不仅是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的生动实践,“南海经验”也走向了更多沿海地区盐碱地治理、蓝碳产业发展。今年,南海新区还在全国率先发布海洋碳汇研学电子教程《“碳”索海洋》,通过科普讲座、实验验证等形式,将复杂的海洋碳汇原理转化为青少年可感知的趣味课程,让生态海洋科普走向系统化,为蓝碳发展播下更多未来种子。(于嘉霖)